【头条】吉林日报:延边州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 乡村如画生活如歌

2023-05-10 14:56:27

早春清晨,山雾升腾,寒风料峭。记者沿着和芦线驱车驶进和龙市南坪镇。随着日影渐移,雾气消散,坐落在大山深处的柳洞村随之揭开了她的面纱。

在和芦线东侧的柳洞村新址上,屋舍俨然,村路平旷。凉亭短廊、文化广场、健身器材一应俱全。

近年来,延边州重点抓农村改革工作,农村发展迸发新活力。加大扶贫力度,全州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由2012年底的20万人减少到2017年的2.3万人,减贫幅度占全州贫困人口的88%。通过组织实施旅游扶贫、光伏扶贫、兜底扶贫等综合措施,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发展。

以来,延边州努力为乡村“美容”,村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村民直呼“想都不敢想”。五年来,共完成521个行政村环境综合整治,投入总计2.3亿元,完成农村危房改造4.077万户,农厕改造2.82万户,农村公路里程达到6311公里,占全州公路总里程的63%。同时,延边州加大涉农资金和项目融合力度,统筹推进农房改造、道路交通、安全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补齐农村“短板”。每年春秋两季,还在州内全面开展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重点清理沿公路线、铁路线、农户房前屋后和村屯周边垃圾污物,农村环境清洁率达到80%以上。

外修村貌,内修底蕴。延边州通过打造演艺品牌、文化品牌、传统民居品牌、红色文化品牌,坚持文化引领,为村风提蕴,实现“内外兼修”。

走进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家家户户的围墙上绘着栩栩如生的民俗画;民俗餐厅里,打糕、辣白菜等民俗食品摆上饭桌;颇有特色的朝鲜族民居,幢幢都是青砖黛瓦峭壁飞檐。

光东村表演队队长金钟日说:“村里的表演队还编排了很多朝鲜族民俗舞蹈,不止能娱乐,还能创收。去年我们表演了70场,每人有3500元的收入。”据了解,除光东村外,密江村、东光村等民族村也先后成立了“民俗表演队”。

目前,延边州包括安图县茶条村、和龙市光东村等13个村入选《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命名挂牌名录》。为大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延边州先后命名了32个非遗项目传承基地和17个展示点,公布了134名代表性传承人。加强特色村寨保护和建设力度,突出朝鲜族特色民居和标志性建筑物特色,同时还建设了珲春大荒沟、汪清东满密营等一批红色主题旅游文化园区。

面貌美了,底蕴厚了,慕名的游客自然纷至沓来。如今,延边州旅游产业势头正劲,逐渐成为乡村收入的“聚宝盆”。

为增拓村民收入渠道,延边州大力培育乡村旅游产业集群,丰富美丽乡村建设模式,以魅力乡村建设为载体,利用农村文化习俗、产业基地以及乡村田园风光,发展民俗旅游、体验旅游、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同时抓好旅游沿线型和景区带动型乡镇旅游开发,丰富美丽乡村建设多元模式发展。

近日,记者走进图们市月晴镇白龙村时,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宽敞干净的水泥路被白雪覆盖,道路两旁的树木正伴着春风迎接新生;青色的屋顶、橙色的房檐、绿色的墙体……白龙村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金京顺对记者说,以来,白龙村下大力气修整村容村貌,累计投入各类资金500余万元,用于新修水泥路面、铺设供水管线、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

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为白龙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颇具朝鲜族建筑特点的仿古部落群——“中国朝鲜族百年部落”、中国唯一展现延边朝鲜族迁移史的展览馆——图们百年部落朝鲜族民俗展览馆以及“农耕舞”“刀舞”等文化盛宴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赏游。

白龙村充分利用本村深厚的民俗文化基础和极具潜力的旅游开发资源,积极传承本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通过表演“农耕舞”“刀舞”等方式,进一步开发本村旅游资源,提高村集体收入,进而逐步形成边境风光和朝鲜族民俗文化相融合的“农家乐”旅游产品,为村子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也成为了月晴镇乃至图们市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亮点。

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展显著;聚焦挖掘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潜力巨大;力促农业现代化建设转型升级,成效进一步提升。如今,延边州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节节攀升,农村发展迸发勃勃生机。


记者手记

战略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要落实好战略,就必须统筹谋划,科学推进。


近年来,延边州从新农村建设入手,着力筑牢战略的基石。在村容村貌方面,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筑牢美丽乡村建设基础。在文化建设方面,坚持民俗文化传承引领,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底蕴。在生产发展方面,培育乡村旅游产业集群,丰富美丽乡村建设模式。


延边州的广大农村正向着生态宜居、产业兴旺、小康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行。


(吉林日报)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壮歌分享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