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老的华州大地上,从新石器时代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已流传了几千年的“华州打夯劳动号子歌”,它,浑厚有力,节奏明快,铿锵嘹亮,调动力量,鼓舞人心,劳动效增。这种原汁原味的劳动文化艺术久久地响彻在华州大地的民间、水利工地上。
从上一辈老人的口中了解到,上个世纪70年代,按照“蓄、小、、旱灾问题,可能在几年内获得解决”的思想的影响下,为了解决大明镇,金惠乡土地灌溉问题,保证人民粮食大丰收,,于1969年起举全县之力,用架子车拉土,人工挑担,链轨拖拉机压坝。吃饭端着印有“修建桥峪水库”字样的浅绿色搪瓷碗,手里拿着以前从未见过的“杠子馍”,口里喊着劳动号子打夯的汉子。一幅幅大生产劳动的场景令人热血沸腾..........
打夯歌没有固定的歌词,一般由扶木柄的人领唱。根据实际随机编唱。开始和结束时,提醒大家统一行动,注意安全,以防出事故。中间就见景生情,或说些大家熟悉的戏曲唱词,能提起大家伙精神的逗趣幽默段子。夯歌的作用一是指挥协调,统一步调。比如开始时,就先喊:“拉起个夯来!”其他人跟着喊:“哟哟嗨!哟嗨呀一个哟嗬嗨,啊嗨哟一个哟嗬嗨哟,嗨嗨呀胡尔嗨!”同时一起用劲,把夯抬高,猛地平稳放下。领:“同志们呐,加把劲呀!”众人回应:“加把劲呀!哟嗬嗨!”领:“角角棱棱要打到呀!”众人:“要打到呀,哟嗬嗨嗨!”领:“旁边的人呀,”众人:“哟嗬嗨嗨!”领:“往上站啊!”众人:“往上站啊,哟嗬嗨嗨!”领:“小心砸了你的脚呀!”众人:“知道了呀,哟嗬嗨嗨!”领:“高高地抬啊,稳稳地放啊!”众人:“稳稳地放啊,哟嗬嗨嗨!,哟嗬嗨嗨!”
打夯劳动歌的形态分为两种形态。一种是“一呼一应”的短粗形态。领夯者唱说:“同志们哟”(一呼);其余4人应声喊:“嗨哟!”(一应);“拉起来哟!”;“嗨哟!”;“要打实哟!”;“嗨哟!”;“打得稳哟!”;“嗨哟!”……如此反复多次进行。当这种形态快厌烦时,领夯者根据现状,即起头领唱着进入另一种歌唱状态。
领夯者开始唱到:“嗨哟喝!”起了头之后,其余4个拉夯的人,齐声也跟着唱了起来。“嗨哟喝!”“嗨哟喝!”“嗨-嗨嗨!”“嗨嗨嗨一呼哑呼嗨哟!”“嗨!”“一呼哑呼嗨哟!”(唱段完)。接下来,又进入第一种“一呼一应”状态,如此反复……进行着艰苦的打夯劳动。
打夯歌是华州劳动人民在艰苦的劳动中说唱,在说唱中劳作,不仅劳动效果好,而且使人体力不疲不累,得到身心的净化。20世纪70年代之前,华县各地农村的建设工地、水利工地,只要打夯,就有打夯劳动专用号子歌在歌唱,响彻着整个施工工地,这种说唱艺术,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精神面貌。
打夯歌的内容十分广泛,有的能把秦腔历史剧中的大段唱段,甚至一折戏唱完。有的唱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男女爱情,其表现手法诙谐逗趣,可把关中各县编成歇后来唱,随机应变,即兴编词。此外,还可以打夯者的情绪,疲劳程度,不断变换夯速和语调。
有的类似谜语或情歌对唱:领:说个花儿哟!众:哟嗬!说的什么花呀?哟嗬!叫:鸡娃落在麦囤上哟!众:原是饱(宝)鸡花哟!叫:寡妇房里动哭声哟!原是为男(渭南)花哟!叫:柏树生在碾盘下哟!原来是压(哑)柏花哟!”其中宝鸡、渭南、哑柏均为大家熟悉的地名。
打夯劳动歌,在艺术方面,同南方各地的“采茶歌”、云南的对唱“山歌”、黄河号子、纤夫拉纤号子歌及陕北的民歌等民间歌舞,都属于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的一种艺术创造,有同工异曲之妙,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是在表现形态上,有很大的差别。但都属于民间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和品种,在劳动人民中间也是很有影响力的!几千年来,当生产力和生产工具,处于手工作业状态的时候,“华州打夯劳动号子歌”作为华州民间劳动艺术文化艺术形态的典型代表,应将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并逐渐丰富打夯歌的多元化艺术形态。(图片来源于网络)